中国需要马小平这样的老师 。马小平老师,热爱教育工作,他说,他常常为苏霍姆林斯基而感动。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变得更好。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唤起学生的一种信念,一种向往,一种探索的热情。马老师没有任何的头衔,他的头上没有任何的光环。他一直都在做老师,在多个学校任过教师,不论他在哪个学校,他都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个老师。学生一直尊他为恩师,视他为父兄。
他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,应该具备三个条件。第一是能够独立思考,第二喜欢读书。第三,他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能以学生健全的成长为目的。而我认为他最成功之处是用独特的教学方式恰当引导学生去阅读。柴静曾经说过一句话:“与其诅咒黑暗,不如点亮灯火。”阅读能够点亮心灯。马老师一直做的就是一件点亮灯火的事情。马老师曾说,让生命充满阅读的喜悦。如果能让一个孩子主动的喜欢读书,那么它就能够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。为什么学生不会思考?为什么学生不会学习?为什么学生不爱学习?这些问题都与学生不爱阅读有关。所以目前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,引导他们主动的去阅读,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。马老师自己读书特别多。他不但读,而且善于思考。他经常旁征博引。各种历史典故,张口就来。这也就是学生特别喜欢上他的课的原因之一。
他们的言行深深地感动着我。我也愿意,在教学实践中做一个点灯者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,这是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挑起的重担。如果在解读文本的时候,能够不做贴标签式的解读,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智慧。引导学生走进文本。与文本对话,才能真正感受其中的思想与感情。
评论